泉城的许多市民明显感觉到,入秋以来,蓝天白云已成为常客,街道也越来越整洁,城区中的烟囱变少了,很多商铺的锅炉没有了往昔的“黑龙”……种种变化让人们切实享受着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舒心与惬意。
记者日前在泉城济南采访,亲身感受到了济南在加快推进节能减排、控制扬尘污染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。
政府重视减排,企业主动治污
近年来,济南市突出污染减排和生态建设工作,不断优化经济结构,引导企业主动治污。为确保减排目标全面实现,济南市将减排任务逐级分解到35家责任单位、86个乡镇(街办)、107个相关部门和249家企业,建立了“横到边、纵到底”的减排目标责任体系。全市对减排责任书实行“一年一签署,一月一通报,一季一调度,半年一核查,全年总考核”,稳步推进各项治污减排工程。
在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推动下,各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金,新建完善治污设施,提高治污能力。记者在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看到,7号、8号两台发电机组的脱硫设施正在运行,其中8号机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显示二氧化硫外排浓度为226.01mg/Nm3,完全达到山东省地方标准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的要求。
据介绍,黄台发电有限公司先后累计投资6亿余元,建设优化了锅炉除尘、污水处理、粉煤灰综合利用和烟气脱硫系统,有效解决了烟尘、粉尘、废气、噪声四大污染难题。
部门形成合力,控制施工扬尘
周围应当设置不低于1.8米连续、密闭的围挡,工地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,机械在挖土、路面切割、破碎作业时需要采取洒水、喷雾等措施……这是济南市对建筑(市政)施工工地控制扬尘污染的要求。
济南市坚持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,出台了建筑(市政)施工扬尘污染防治、拆迁施工扬尘污染防治、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、道路保洁污染防治、物料和渣土运输扬尘污染防治、绿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六大工作标准。并发布了多项规章制度,多措并举确保顺利完成扬尘污染控制的各项任务。
为构建扬尘污染控制长效管理机制,济南市在全面总结全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经验做法基础上,将扬尘污染防治列为今后3年加强城市管理强化环境监管的重要任务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对292家施工工地进行了分类挂牌管理,挂牌率92.7%,有效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。
拆除低空烟囱,执法服务并重
城市中众多的小燃煤锅炉不仅造成了低空污染,还影响了城市形象。在狠抓扬尘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重点企业监管的基础上,济南市打响了一场取缔低空排烟设施的“战役”。
为此,济南市专门召开了全市10吨以下燃煤锅炉、低空排烟设施和小烟囱拆除取缔专题工作会议,进行全面部署。全市重点整治无环保手续的燃煤设施,在市区二环路范围内、济南开发区(高新技术开发区)、风景名胜区、自然保护区和姚家镇、党家庄镇、段店镇、华山镇、王舍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范围内,限期拆除取缔容量为10吨/时(不含)以下的燃煤锅炉和燃用煤炭、重油、渣油、木柴的茶水炉、炊事灶及小烟囱。
对上述区域之外的其他地区,集中开展在用燃煤设施清查工作,对未按规定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锅炉、茶水炉、炊事灶,责令立即停止使用、限期取缔,并给予行政处罚。加强对全市范围内依法允许保留燃煤设施的监管,次发现冒黑烟的,给予严厉行政处罚,对第二次发现冒黑烟的责令停炉整治,直至彻底消除冒黑烟现象。
整治尾气污染,打造绿色城市
行走在济南市区,人们会发现路上几乎看不到冒黑烟的汽车了,一些公交路线上还增加了很多行驶噪声低、乘坐舒适、尾气排放少的新能源空调车。这是济南市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成果。
为保障环境空气质量,济南市深入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。在入选国家“十城千辆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后,济南市还购进了100辆新能源车,已全部投入多条线路中运营。新能源公交车的尾气排放达到了国Ⅳ标准,比同类车降低30%左右,有着明显的节能减排效应。
济南市环保局局长张利告诉记者,围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,全市环保部门将继续坚持高标准落实各项治污措施,不断强化舆论引导,调动和发挥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,实行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,严格环境监管,努力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、生活条件。